导入数据...
川师服院草木染小熊猫荣膺 “国礼”,学生手工非遗文创亮相“大舞台”
时间:2025-10-27 14:59:22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   查看:165

1017日,在第二十五届世界意大利语言周学术讲座暨四川师范大学与米兰理工大学教育合作揭牌仪式上,一款诞生于川师校园的扎染小熊猫引发全场关注。这款由该校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2022级学生手工制作的文创产品,不仅成为赠予意大利方的专属伴手礼,更让千年草木染非遗工艺,在国际教育交流舞台上绽放新光彩。

这款国礼小熊猫的诞生,源于川师师生对非遗传承的创新探索。此前,学院“手工印染课程“团队曾参与春染万象・数境宽窄文化体验展览,以成都特色熊猫为原型制作蓝靛泥扎染熊猫玩偶装置,凭借萌趣造型收获大众喜爱。纷纷前往打卡。设计团队在大熊猫玩偶的基础上继续深耕,开发小型熊猫文创产品,并将其带到川师建校 79 周年学术文化交流系列活动 ——“师享文创” 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产学研成果展中。这些承载草木染非遗工艺的文创作品,既展现了课程实践与非遗传承的融合成果,也为校园学术文化交流增添了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让更多人通过展览感受到手工染文创的价值与活力。

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手工印染设计”课程的实践中,20225班的蒲鑫玥、徐晨阳、杨庭恺、刘佳蕾和唐亮5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组成团队,将课程作业与社会实践结合。在设计方案确定后选取成熟蓼蓝植物所制成的纯天然靛蓝染料,染色时运用课堂所学的扎染、蜡染技法,通过捏褶、折角捆扎打造冰裂纹、梅花纹等独特纹路,布料经反复浸泡氧化呈现专属蓝白肌理,每一只小熊猫因手工扎染的随机性都呈现出独特的花纹。打版时依据立体造型知识调整小熊猫比例,再结合染布花纹走向优化裁片位置,同学们分工合作完成每一个环节,最后安装亚克力眼睛(最开始采用手缝眼睛鼻子,后为了五官更为立体换为亚克力材质)、再缝制“川师”字样小挎包,期间历经4版方案调整,最终让这只凝聚课程匠心与非遗韵味的小熊猫。

除了草木染小熊猫,印染实验室里,师生团队仍在围绕手工印染工艺展开更多探索。作为 “手工印染设计课程” 的实践延伸,大家并未止步于单一文创的设计,而是以学院 “推动传统工艺活化、培养实践型设计人才” 为目标,将手工印染技艺与更丰富的产品形态、使用场景深度结合 —— 既开发贴近日常的实用物件,也创作传递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这些探索让手工印染不止停留在课堂,更走出实验室、走进文创市集、融入生活场景,不仅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传统工艺的天然质感与魅力,更让古老工艺在对接现代需求的过程中持续焕新,也为学院培育 “懂工艺、能创新、接地气” 的设计力量积累了鲜活实践经验。

 

 

供稿:刘晶晶

初审:程   思

复审:陈   杉

终审:张来山

编辑:服装学院